教学案例 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 > 教学案例 > 正文

《图片选择与处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2年05月26日 08:59 来源: 作者: 阅读:

《图片选择与处理》学设计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课程类型

专业限选课

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授课人

刘琦

授课章节

第五章 5.2 图片的选择与处理

授课对象

教育技术学专业二年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第五章《课件中的图形、图片与图表》的第2节《图片的选择与处理》。图片是课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件所承载的5种数字化资源中,其作用和占比不亚于文字。使用图片不仅做为修饰、美化课件之用,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因此,本节内容立足“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课件中图片的教学效能,首先从学理上(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媒体教学理论和媒体使用习惯四方面)分析课件中为什么要使用图片,帮助学生澄清图片教学原理和优势所在,为学生正确使用图片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在应用层面解读课件图片使用的失当之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图片使用原则。解决用图的学理和原则问题后,针对学生常见问题,本节课从技术层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找到符合教学需求的好图片,为下节课介绍如何修饰、美化图片以及后续图片动画制作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初始

能力分析

预备知识、技能分析:

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已经学习过图片插入和简单修饰的方法;

态度分析:

本节课兼顾理论与实践,但由于技术、方法等实践性问题学生已有较好的知识储备,相对容易解决,所以理论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在理论知识讲授中如果单一使用讲授法,学生的思维难以充分调动。因此应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所见、所做课件的既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进而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本课的关键。

学生认知

能力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平面设计基础》,学生具备较好的图片插入、修饰技能。但如何让技术发挥教学作用学生只是甚少。因此传统的课件图片制作技术不应作为本科的重点。

学生学习

风格分析

通过学期初进行的所罗门学习风格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班学生30.8%的学生属于活跃型、74.1%的学生属于感悟型、74.1%的学生属于视觉型、43.6%的学生属于序列型(一个学生可同时属于多种类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该班学生倾向于沉思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有深度的问题从信息感知的角度看,该班级的学生倾向于感悟型,擅长记忆事实和做一些现成的事从信息输入的角度该看,该班学生倾向于视觉型,喜欢图片、图表和流程图。从信息理解的角度看,该班学生综合型更多习惯大步学习,能更快地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在课件中使用图片的原理;

2.能够总结、归纳课件中图片使用的原则。

技能目标

1.能够依据课件中图片使用的原理和原则搜索、加工图片,从而增强课件图片的教学校性;

2.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凝练为搜索关键词,从而提升图片获取效率;

情感与

思政目标

1.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2.通过案例《北京》让学生重温教育根本问题,明确课件制作的乃至教育教学教学所应遵循的方针与原则,提升师范生政治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课件中图片使用的原则;

2. 搜索图片时关键词凝练的技巧

教学难点

课件中图片使用的原则

六、主要教学策略与方法

1.支架式教学策略

依据教学内容内在逻辑和学生特点,本单元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支架式教学策略。课程在整体上围绕“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课件中图片的教学效能”这一现实存在而又复杂的问题展开,通过将此复杂问题分为学理基础(教学理论层面)、使用原则(应用理论层面)和制作技巧(具体操作层面)三个子维度。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核心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的建构,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贯通。

2. 基于案例的情境教学法

由之前的学习风格调查中可知本班学生“活跃型”较少,而“感悟型”和“视觉型”较多,因此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过程中,需要利用鲜活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在激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投入度同时,将复杂的教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和简单化。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引发思考

带领学生观看无图、少图课件,借助之前 “教师课件存在问题” 主题讨论的结果,将问题聚集在课件图片使用上

观看案例课件,讨论并提出课件存在的问题。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依据案例课件和之前主题讨论结果,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梳理问题

开展学理分析

将问题转化为“课件中为什么要用课件”,引导学生利用先前所学知识思考、讨论,并将问题的解释归结为4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调用原有认知分析问题;与教师一道分析总结问题。



“课件中为什么用图片”这一问题直接指向其学理基础。借由对此问题的讨论能够澄清图片的认知与教学原理,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解决支架,为后续问题解决奠定基础。实现知识目标1.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讨论

引出新问题

利用学习通开展主题讨论“教师课件中图片使用的哪些问题影响了我的学习”。使用热词汇聚功能展示同学们的答案。

参与互动,分享由热词汇聚而成的集体智慧。

针对学生活跃型少而感悟型多的特点,利用在线主题讨论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并为他们归纳问题留足时间。此外,本问题的设置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经验作为教学资源,从情感上加深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认同度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

探寻问题实质

呈现案例1.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课件图片存在问题,并将问题细化为 4个方面。并具体介绍在课件之中应如何具体操作来避免此问题发生。

学生观看案例,回答教师提问,反思、总结图片质量决定因素。

案例1图片在影响图片质量的四个方面均存在问题,因此适合此处使用。


呈现案例2 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使用的变形问题,引出正确改变图片分辨率的方法。

学生观看案例,回答教师提问,反思、总结改变大小方法。

此问题相对简单,通过展示案例,让更多的让学生说出问题所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呈现案例3 提问存在问题,归纳到一致性问题。而后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图片价值取向和文化导向问题,引出教学活动与教育核心问题的关系讨论。最后呈现正确解决方法

学生观看案例,回答教师提问,反思、总结教育价值与取向。

此案例较为典型,一方面可以说明无关图片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此案例可以开展关于教育核心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从而在实现知识目标同时,也实现本课的思政目标。

呈现案例4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技术哲学角度引出技术与教学关系讨论。

学生观看案例,总结问题,更新技术观。

利用眼花撩换的图片呈现技术引出新技术是否是好技术的讨论。能够让学生从技术哲学角度思考课件图片使用问题,并迁移到其它技术手段上,从而实现情感与思政目标1

呈现案例5 引导学生关注并发现情境交融问题。



学生观看案例,思考问题,体会图片使用的最高境界。

此问题较好发现但较难把握,在后续课程中仍需关注。

抛出问题

如何找图、修图

提问:排除理念(学理)因素和美感因素,课件中使用图片障碍还有哪些?

归纳:问题在于找不到好图,不会修饰图片。

思考,回答提问

解决理念因素后,将问题进一步聚焦到如何找到与教学内容情境交融的图片以及如何从提升教学性角度修饰图片。既问题解决的方法论层面。

案例解析

探索搜图技巧

呈现案例课件,引导发现情境交融问题,引出技巧1:凝练搜索关键词。而后介绍关键词凝练方法,提供利用新方法搜索所得图片并与原图片对比。最后布置实操任务。

发现问题,学习关键词凝练方法,并进行个体探究活动。

此部分是三个技巧的中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先提供学习支架(关键词凝练方法)、后学生探索实践的方式。

针对搜图特殊需要,提出新问题:搜索一张黄色、高清飞机冲破云霄图片。并让学生现行尝试。而后介绍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个体探索,学习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搜索引擎同学们都在用当容易忽略高级搜索功能,故采用先让学生试误,后呈现相关技巧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其高效性。

介绍相关资源网站和下载技巧。

尝试使用教师提供资源网站下载图片。

在三个技巧中此部分最为简单,但仅讲授学生印象不易深刻。故讲解后让学生马上操作。

案例解析

探索修图技巧

提供5个教学案例,围绕提升图片教学性与美感,从图片形状、色彩亮度调整、三维呈现、艺术风格、抠图方面阐述修图技巧

从案例讲解中理解、领会修图原则,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已具备修图的技术能力,但如何使用技术提升教学性是此部分的关键。故每个案例讲解中均突出技术使用的教学意义。

总结反思

梳理知识点;

强调图片使用的原则;

反思本课的收获。

通过教师对知识点和思维方式的强调与梳理,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布置任务

布置探究任务

任务1:全面修改课件《春》;

任务2:制作一个以图片为主的反映家乡风貌的课件

接收学习任务



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活动和必要的讲解、演示,已经为学生后续开展探究活动构建了坚实的学习支架。通过命题作业(任务1)和自由创作作业(任务2)地练习,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本节线下课依据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具体案例作为锚点(任务点),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遵循“问题——措施——新问题——新措施”认知、思维发展规律,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完成本案例的同时,顺利实现各项学习目标。课程最后布置的探究学习任务,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预留了空间。使“两性一度”的要求落在了实处。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且时长有限,本节课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相对不足。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可以将部分知识设置为线上学习内容,从而为学生探究留下更加充裕的时间。